文体旅深融合 丹东焕发新生机

小编:徐晓 王莹 <video width="发布日期:2025-10-17浏览量:26
核心提示:金秋时节,鸭绿江畔银杏染金,“英雄城市”活力涌动。10月11日至12日,由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主办的2025年丹东文体旅融合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在丹东市举办。来自文化、旅游和体育行业的专家,丹东市文体旅相关单位代表,旅游企业及媒体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文体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丹东市以匹克球运动为特色,推动城市品牌建设、满足百姓文体旅美好生活需要的做法和成效给各地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金秋时节,鸭绿江畔银杏染金,“英雄城市”活力涌动。10月11日至12日,由辽宁省丹东市人民政府、中国旅游报社联合主办的2025年丹东文体旅融合创新发展交流活动在丹东市举办。来自文化、旅游和体育行业的专家,丹东市文体旅相关单位代表,旅游企业及媒体代表等齐聚一堂,围绕文体旅深度融合与创新发展进行深入交流。丹东市以匹克球运动为特色,推动城市品牌建设、满足百姓文体旅美好生活需要的做法和成效给各地来宾留下了深刻印象。

燃动活力 聚起人气

10月11日傍晚,天色渐暗,丹东玉带河公园匹克球场上的热闹劲儿丝毫未减。明亮灯光下,匹克球爱好者们正在激烈对垒,球拍击球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一旁的练习区里,初学的市民游客在教练指导下认真挥拍,还有不少途经的市民游客停下脚步,饶有兴致地驻足观望,时而为精彩回合鼓掌喝彩……

“没想到丹东匹克球运动的氛围已经这么浓厚。”全国新闻界匹克球联谊会会长、新华社体育部原高级记者梁金雄时隔半年再访丹东,眼前的景象让他直言“超出预期”,“不少路过的市民游客也能自然地参与到这项运动中来,这种自发的参与说明匹克球真的在丹东扎了根,也让这座边境之城焕发出全新的生命力。”

“从厚重的历史到充满活力的当下,一天之内感受到了丹东的多面魅力。”首次到访丹东的北京游客高女士向记者分享了她的丹东一日游体验。白天,她在抗美援朝纪念馆感受历史的厚重,在鸭绿江断桥追忆峥嵘岁月;傍晚,她在安东老街品尝鲜美的黄蚬子,在玉带河公园的匹克球场挥拍上阵。“特别是在这个匹克球场,我看到了丹东的‘另一面’。这里有年轻人、有带着孩子的亲子家庭,还有不少老年人,他们技术娴熟,其乐融融,感觉这项运动已经完全融入了丹东人的日常生活。”在她看来,匹克球不仅是一项运动,更是认识丹东的新窗口。

标准的比赛场地、完善的照明系统、合理的功能分区……记者注意到,玉带河畔这片让市民游客尽情挥拍的场地,处处体现着专业与用心的设计。

“今年9月,玉带河公园多功能户外休闲运动中心启用,中心总面积约4300平方米,不仅建有1处符合国际赛事标准的匹克球场,还分布着8个练习球场,配备专业设施,各类人群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运动空间。”丹东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副局长张辉介绍,“我们希望通过提升匹克球场地设施品质,让匹克球真正成为市民触手可及的运动选择。”

拓展空间 拉动消费

本次交流活动不仅是丹东文体旅融合发展成果的展示平台,更是汇聚行业智慧的平台。活动现场,有关专家结合丹东实践提出前瞻性建议,为丹东文体旅融合发展把脉定向。

“体育不仅能为城市注入年轻活力,更能全面提升城市软实力。通过举办匹克球相关赛事,能推动住宿、餐饮等配套服务升级,丹东此前针对参赛运动员推出的景区免票等服务,正是通过赛事完善旅游接待能力的生动实践,从而实现‘打一场球,游一座城’的消费联动。”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教授张佑印说,丹东的优势在于已将匹克球融入城市日常,接下来可构建景区嵌入式、社区便民式、城市地标式的“景体共生”的场地体系,让运动场景与旅游场景自然融合,构筑“快乐匹克球、悠享丹东游”的旅游配套服务。

“丹东在文体旅融合发展的赛道上展现了创新思路,通过匹克球打通文化、体育、旅游与商业的融合节点,擦亮了‘体育+文旅’的城市新名片。”华侨茶业发展研究基金会常务秘书长于朝宗建议,未来可举办国际赛事,实现文化、旅游、体育、商贸的全面贯通。

“文体旅融合的核心在于突破单一产业边界,形成‘1+1+1>3’的效应。文化为体育和旅游注入灵魂,体育为文化和旅游提供生动体验,旅游则为文化和体育拓展市场空间。”全国文体康旅装备联盟理事长孙若风说,丹东市将匹克球与边境旅游、红色文化相结合,开发“江海游+匹克球”“红色游+匹克球”等主题线路,是立足特色的成功创新。建议丹东未来可进一步挖掘地域文化符号(如传统体育非遗、节庆习俗),通过“赛事+旅游线路+文创衍生”模式,构建沉浸式、差异化的文体旅消费生态。

融合创新 培育产业

在丹东,匹克球这颗“小球”的能量,早已超越运动本身。当地正以“全民可参与、全域可体验”为目标,将其推广到城市的大街小巷、社区乡村,成为丹东全民健身新风尚、拉动消费新动能、文体旅融合新亮点,演绎着“小球转动大产业”的生动故事。

漫步丹东,处处可见这项运动带来的改变:城市公园、江边空地、废旧厂房、社区角落等,纷纷变身专业球场;商业化匹克球馆增多……“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匹克球运动已走进丹东的社区、乡村、公园、学校、机关企事业单位,参与人群突破8万人次。”张辉说。

“今年以来,丹东紧紧围绕打造‘高品质文体旅融合发展示范地先行区’这一核心目标,以体育赛事为媒,将体育的活力、旅游的吸引力、消费的带动力拧成一股绳,积极探索在文体旅融合背景下的‘匹克球+’发展路径,构建起相互赋能、共促发展的良性生态。”丹东市文化体育旅游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李亚静介绍,丹东现已成功举办15项各级匹克球赛事,吸引外地参赛观赛人员超万人次,直接拉动文体旅消费逾千万元。“跟着赛事游丹东”正从理念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增长。

在本次交流活动的装备展区,优迪诺(辽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的展位前围满了体验新品的人群。参赛选手轻挥球拍测试手感,活动嘉宾仔细询问产品细节。这一幕正是丹东市推行“运动推广+产业培育”双轮驱动模式取得成效的缩影。

“自落户丹东以来,我们已经建设匹克球、匹克球拍生产线2条,提供就业岗位近50个,累计销售球拍万余支、匹克球3万余个,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优迪诺(辽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策划经理何英娇介绍,优迪诺还在各类公共空间铺设专业运动场地93片,并举办匹克球相关赛事。

文章链接:http://jianyang.fjph.vip/news/show-3655.html
文章来源:厦门三日游    
 

最新小商品批发

 
更多>同类资讯
地图导航